王滢露 | 伤口里开出的花朵
艺术家 王滢露
王滢露
双学士毕业于香港大学艺术和比较文学专业
硕士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当代艺术实践
美术馆教育研究学者
视觉艺术家,现生活于北京
个人官网
wangyinglu.arthub.cn
《直到最后》 80×60cm 丙烯、树脂 2018
《再见养育者》 89×59cm 丙烯、树脂、珠子 2018
在王滢露近期作品中,你可以感受到这位香港姑娘的理智与疯狂,冷静与幽默。同样,观者亦可以感受到王滢露的渴望——对于生活更为充分和深刻的体验。在这种渴望下,身体的意识逐步成为创作的经验,作品一方面展现了作为艺术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实践,也同时展现了一种女性的敏感对于现实世界的提纯与精炼。我要提示的是,不要忘记她还曾是一名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,或许正是这个经历,使得在众多作品光晕之上,始终飘逸着一颗荡漾的童心,将现实的危险与不安化解成一次次温暖的呼吸。
——尤洋
(艺评家, 尤倫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)
《迷失世界》 18.5×76×9.5cm 丙烯、树脂、蕾丝、拼贴 2018
《权力多汁》 109×74.5cm 丙烯、水彩、蜡笔、树脂 2018
女性主义运动从西方世界崛起半个多世纪过去后,今天的艺术圈特别容易将女性艺术家往“女性主义”这个符号上拉扯。个人认为此举非常偷懒。就如同长期在法国生活工作的我,已经听够了“东西合璧”这个词一样。仿佛世间所有的事物都该有它即成的分类,“安分”的待在自己“被”归属的类别里,才是心安理得、皆大欢喜的状态。
那么,我们来说一下王滢露。首先是一个有着深刻灵魂、有趣性格的优秀青年艺术家。然后,王滢露是一位女性。她的艺术创作表现手法很丰富:从架上到装置,再到行为艺术。在创作灵感上,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,是现实与幻想的博弈,是欲望与潜意识的叠加。无论主题是什么,王滢露的作品永远呈现出一种干净利落感,这也是许多香港女性给人印象的基调。此外,她的作品能用四两拨千斤的巧思来表达赤裸的真相,同时还能博得观者会心一笑。王滢露的作品可以说是融合了文学大师Pierre Louÿs的情色基调,鬼才导演Alejandro Jodorwsky的煽动性,和女艺术家Tracey Emin的真诚,以及给观者带来的同理心。
——彭子琪
(艺术社会学研究者、独立策展人、艺术投资与收藏顾问)
《芯2》 59x18cm 丙烯颜料、树脂、蕾丝、赛璐璐片 2016
《芯2》 局部图
灵敏的直觉、丰盈的美感似乎是造物者馈赠女性的能力,暴力的匮乏也似乎是女性的缺憾……但这些话语可以统统是陈词滥调,水落石出后,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。
在每一件近似微生物世界的作品中,王滢露发挥着发达的直觉。但如此系统的创造和组合,却分明是训练有素的思辨和理性结构。她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强权关系,追根溯源到生命的原始冲动,于是我们跟随她进入赤裸裸的微观世界。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,源于彼此间强力和智慧的差异。当王滢露从弱者的立场来显露这些关系和规律时,未来的变局在当下发生,倏忽之间。
——杜曦云
(策展人,艺术批评家,喜马拉雅美术馆美术馆副馆长)
《海浪2》 30×60cm 画布、丙烯颜料、树脂、蕾丝 2016
《海浪2》 局部图
滢露的性格里有一种放射的张力,如光似的混合体。这种看似矛盾的,混合和对立的状态也是真实的体现在她的作品里。折射给我们去唤醒感官的部分。她善于把握度,不让内在的本质过于暴露,而是在暗示的过程中让观者最终回归到精神的冥想中。这正是我喜欢她的人和作品的地方。
——李迪
(艺术家)
《切开1》 100×50×50cm 铜、树脂、丙烯颜料 2016
《切开2/3》 29.1×8.3×9.5cm 铜、树脂、丙烯颜料 2017
一日,她给我说她死过、未遂才有后来的相识到熟悉;由死相生的勇气对于人来说是第一层应该经历的挣扎,窒息前的寂静体验、彷徨、冷静、虚无、到了感官上的求生欲,好的作品应该是这样的体验,面对滢露的作品与自我的体会随着时间与阅历慢慢得到统一和沉淀。好的艺术家一定会有好的作品,相对应滢露做到了是一个好的艺术家,并非只是女性艺术家。
——廖明明
(艺术家)
《紫色神经》 100.5×100.5cm 画板、丙烯颜料、树脂、蕾丝、赛璐璐片 2017
她的作品中富有一种矛盾交织的张力,如同女性展开自己身体时接受和给予的状态。在晶莹剔透,极尽体现完美的外表下让我们看到同时并存的女性特质:极其敏感的,易脆的,被迫接受的,如同刀痕划过后呈现的伤口。每一次的呼吸都带着一次鲜活的疼痛和自我修复。王滢露将自己的身体和思想作为一个通道,连接着身体内观和对外在世界的表露,她的作品展示给我们了一个真实的女性生命体。
——汪颖
(颖画廊艺术总监)
《海浪1》 50.8×50cm 画板、丙烯颜料、树脂、蕾丝、赛璐璐片 2017
《蓝色神经》 60.3×50.1cm 画布、丙烯颜料、树脂、蕾丝 2017
《红色神经》 60×50cm 画板、丙烯颜料、树脂、蕾丝、赛璐璐片 2016
Arthub:你某些作品用网状蕾丝材料作为你的创作材料,蕾丝材料吸引你的特质是什么?你怎么看待材质对于创作表达的帮助?
王滢露:蕾丝是用衣物材料的一种,在维多利亚时期最为受欢迎。它虽然柔软,但是非常有力量,能包裹、和改变女性的身体。穿蕾丝,就缠了蜘蛛网一样,有一种被控制和捕获。在过去蕾丝也是一种非常奢华的材质,只有贵族才能负担的起,所以,它也是很多女性追求的材质。
在我看来,蕾丝是一种人们对顺从极权的诱惑,也是一种顺从极权的疼痛。
以前看过DH Lawrence 的一个短篇小说:《白色丝袜》,她说的是一个年轻的在婚妇人收到一双《白色丝袜》,她非常高兴,结果被她的老公发现,威胁强迫她扔掉这个礼物。这个妇人哭哭啼啼,好像再反抗她老公,其实她无论选择老公,还是追求她的新情人,不过是从一男人的喂养,到另一个男人的喂养,依然逃不过笼中鸟的命运。
我使用蕾丝,是一种潜意识。很多年前,大概是2014我在科隆看到色彩缤纷,纹路有如植物生长痕迹的蕾丝。于是我用它创作了脆弱,疼痛的《花开》。2016之后还继续用蕾丝尝试描绘不安飘零的现场。《花开》中的花像伤口,也是我现在依然继续的主题。
《花开》80x80cm 综合材料 2015
Arthub:你的艺术创作表现手法很丰富:从架上到装置,再到行为艺术。你尝试了这么多种的表达方式,你觉得哪种表达方式是最贴近你的艺术表达?
王滢露:内容和方式对我而言是一体的,形式不是服务于内容;形式是可以挖掘,成为内容的一部分。比如《花开》一开始是纸雕,就来我也把它转化成绘画语言,和陶瓷作品。比如我最近个展中的美人鱼,一开始是绘画的作品里的主题,后来出现在动画、行为和雕塑里。每一个媒介有它的语言和局限性,我想讨论的主题也有很多面。如果我发现有一种形式,它能否挖掘新的内容,我就会使用。接下来,我会更多探索影像和动画这方面的媒介。
Arthub:我在你的某些的作品中看见有一些是关于”伤痕”,这些作品的灵感来源主要来自哪里?
王滢露:伤痕主要来自我个人经历。其实人一辈子受伤都是一开始的那几个,后来的受伤其实只是发生了,启动了我们原初的旧患的事件。
今年的12月8日有一对藏家夫妻来画廊看我的个展。他们离开前,推荐了我看《狗十三》这部电影。这是我和这对夫妻第一次见面。看完电影,我开始各种想象他们为什么阅读到我的成长的秘密。后来想想,这不是我的故事,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少年人成长中几乎必定会面对的痛苦和伤痕。作为后匮乏一代,我们的成长不匮乏物质,也不匮乏人多势众的“爱”。据说,我这一代父母离异的有百分40%;在成长中父母严重缺席,不在我们身边长大的有20%;见证父母工作经济压力情绪崩溃,对我们发泄的50%以上;说要体谅理解父母的90%。这个电影里面,父亲努力了,女儿努力了,后妈也努力了,爷爷奶奶更是努力了,但不代表这是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。而一旦不承认对孩子养育的不是完美,是缺乏的,让孩子用懂事掩盖养育者的无力感,这都是隐性的暴力,让一个孩子痛苦难当。苦难不是伤害,但是压抑和虚伪是伤害。
《美人鱼之殇》 149.7×100cm 丙烯颜料、树脂、珠子、蜡笔 2017
Arthub:你的作品里有女性的敏感,也有男性的理性思维。所以说女性艺术家这个标签其实并没有很大程度的局限你的思维。你怎么看待女性艺术家的优势和弱势,怎么训练自己的思维模式?
王滢露:我很关注我是一个女性,但我更关注人。其实我的个性,是一个更多用身体创作的艺术家。创作的最初,一开始是非常发散,而且没有设定。但是我的学习背景对我有许多理性的训练,是艺术史伦和比较文学,这些都是一些把感性和直观的画面感受,转化成理性的文字理论的训练。研究生的当代艺术,方向也是研究性。这些成为创作中期时候一种互补思维吧。我始终觉得,好的艺术家应该是中性的,无论男女。
Arthub:能和我们分享下现阶段你最关注的是什么?
王滢露:我还是会关注伤痕和成长、媒介方面影像。
其他作品欣赏
《刺穿》 26×26cm 丙烯颜料、树脂,珠子 2018
《抓紧》 150×150cm 丙烯颜料、树脂、蕾丝,蜡笔 2018
《顶天立地》 80×60cm 丙烯颜料、树脂 2018
《美人鱼之脱变》 23×20.5×12.5cm 陶瓷、雕塑土、树脂、丙烯颜料、珠子 2018
《解困1》 60x50cm 画布、丙烯颜料、树脂 2017
《攻击兔子》 25.5×25.5cm 画布、丙烯颜料、树脂、蕾丝 2016
《受伤兔子》 25.5×25.3cm 画布、丙烯颜料、树脂、蕾丝 2016
编辑:Eunice
往期回顾:
李南 | 释放的灵魂印记
沐晓熔 | 内心深处的天空之城
赵淋 | 捏一把泥土,逍遥游去
李华相 | 克制的痛感美学